


吉林園池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30682hm2,分為南區(五道白河片區)和北區(頭道白河片區)兩個片區。主要保護對象:一是長白山特有的熔巖臺地森林沼澤和灌叢沼澤,二是世界珍稀瀕危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中華秋沙鴨及棲息地。
2012年11月19日,經吉林省林業廳(吉林保[2012]601號)批準建立白河中華秋沙鴨保護小區。2013年11月6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2013〕144號)批準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18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公布遼寧五花頂等6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國辦發[2018]9號)正式公布,我局園池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白河中華秋沙鴨省級自然保護小區合并晉升為吉林園池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F將吉林園池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要概述如下:
一、南區(五道白河片區)。南區位于東方紅林場和黃松蒲林場轄區內,海拔高度為1154m-1389m,面積為17377hm²,是第二松花江支流和圖們江發源地。主要保護對象是長白山熔巖臺地森林沼澤與灌叢沼澤,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和其他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其中園池周邊就是森林沼澤的典型代表,園池由火山積水成池,直徑為250米,集水面積4.1hm²,平均水深1米左右,水面平均海拔為1270m,園池周邊多森林、沼澤、草甸豐富多樣的生境類型,空氣清晰、湖水清澈、基本保持著自然的狀態,分布有沼澤,如毛果苔草群落和長白落葉松-油樺-苔草群落以及長白山特有的長白落葉松-小葉杜鵑-中位泥炭鮮群落。其中的綬草、藍靛果、圓葉茅膏菜、小葉杜鵑等都是珍稀瀕危物種,為園池濕地特有,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和科研價值,保護區建立以來,逐步完善保護區基礎設施,在各個主要路口安裝了視頻監控,并且定期巡護。
二、北區(頭道白河片區)。北區位于寶馬林場和兩江林場轄區內,面積為13305hm²,主要保護對象就是頭道白河中華秋沙鴨及它的棲息地和繁殖地,中華秋沙鴨是東北亞地區特有水禽,屬于國家Ⅰ級保護動物,有著“水中大熊貓”的稱號,在長白山地區主要繁殖于頭道白河、三道白河。因為中華秋沙鴨的繁殖生境有兩個必須的條件,一是要有老齡樹木的成熟林,可使選擇天然營巢樹洞,二是森林中富有石蛾、林蛙等水生動物的清澈溪流。頭道白河就符合這些特征。中華秋沙鴨主要營巢于森林中溪流岸邊樹上,置巢于天然樹洞中,食物主要為小型魚類和水生昆蟲,繁殖期間主要以石蛾科幼蟲為食。在保護方面組建了林政管理隊伍,設立了監控室和22個遠程監控控點,對中華秋沙鴨的棲息環境實行實時監測,為了杜絕中華秋沙鴨在繁殖期受到人為干擾,在周邊建設了管護圍欄、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懸掛宣傳橫幅和宣傳牌,每天進行巡護,按時對巡護人員進行培訓,及時救助病危和受傷的中華秋沙鴨,為其筑造了50余個人工巢使中華秋沙鴨的生存環境得以改善。為使在此棲息的中華秋沙鴨很好度過食源缺少的難關,2019年以來多次對中華秋沙鴨主要棲息地進行人工投食,解決了在其繁殖過程中出現食物短缺的問題,截止2019年年末,我保護區通過野外監控系統監察到3個天然巢,其中人工巢成功入住13巢,天然巢全部入住,跳巢幼雛120余只,較2018年增加了50余只。
園池保護區的保護目標是有效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和以中華秋沙鴨為代表的瀕危物種;提高自然生態系統的質量,保護好區域水資源,為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創建良好的生存環境;開展對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的科學研究與監測,提高保護管理水平和執法力度;加強公眾教育和社區建設,最大限度地發揮保護區自然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 白河林業局狠抓“春節”“兩會” 安全生產工作2020-01-03
- 中國林業網、國家生態網、美麗中國網 關于舉辦“尋找‘最美古樹名木’” 第三屆“美麗中國”大賽的通知2015-08-08
- 白河林業局:新年頭件事 敲響安全鐘2020-01-08
- 星光大道草帽姐徐桂花出演電視連續劇《美麗鄉村》并擔任重要角色2015-08-08
- 【集團美景】天堂在人間——白河大戲臺河原生態景區2022-08-08
- 白河林業局打造精品陣地 助推黨建活動開展2020-01-09
